上期提到,不少公司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等項目,仍是處於「逼住要做」的階段,不少管理層仍然發牢騷「做到法定要求咪得囉」,或者最多捐捐錢到慈善機構,向別人,尤其是消費者,展現自己為愛心企業,應酬一下社會訴求。這些不合時宜的思維或者企業策略,在現今資訊發達的年代,已經不能成為公司的搵錢或形象工具。想帶領企業走向永續發展和持續盈利,公司管理層的思維必須改變,好好把握企業優勢,了解社會需求,把公司和社會連結,共同發展。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的過程,也不是拍拍腦袋便可以付諸實行,一般都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首先,要企業凡事考慮社會效益,這必須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商業機構畢竟不是善堂,公司在與社會連結的過程中,長遠而言必須有利可圖。因此公司必須認清自己業務上的需求,令到在解決社會問題之餘,也對業務有所幫助,例如公司想打入一個新市場、提升品牌、開拓新產品等;第二是公司必須認清自己有甚麼優勢,例如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上是領導者、公司員工的專業水平在行內超卓、研發能力龐大等。了解過後便需要換轉另一個角度,看看社會上有甚麼需求,而這些需求必須是與公司優勢有關的,例如香港住屋成本高昂,這便使到熟悉房屋市場的地產發展商有龐大的參與空間去改善房屋問題。接著,公司管理層便需要拋出不同創新想法,構思如何利用公司的優勢和專業知識去改變社會。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當中或者存在不少最終無法執行的建議,因此需要引入一些協作單位,例如社區組織、慈善團體等給予意見。最後只要有一、兩個點子跑出,便可以大派用場。到了規劃階段的尾聲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便是設計具體策略和執行計劃,同時也需要作出風險評估以及設立監察機制,定期了解項目進度。
拋開應酬心態,才可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為社會帶來實質改變,最終達成共贏的目標。
免責聲明 · 私隱政策 · 無障礙聲明 · © 2024 創業軒。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Designed by Bee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