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大仔幼稚園時,我被老師召了回校,說觀察到他上課時有時不專心,走來走去,也不善用說話去表達。本以為但凡男孩子都是如此,被老師這樣一說也立刻緊張起來。於是我帶了他去做評估,看看他有沒有專注力不足和過度活躍(ADHD),言語或讀寫障礙等。我注意到在評估過程都是以小孩子的行為作準則,雖然評估者都是專業人士,但畢竟由人操作會有主觀成分,亦未能量化結論,加上幼童的行為實在受太多外在因素影響,這令我多年來一直在想,是否有更科學化的大腦評估。
專門研究大腦效能的陳坤儀博士說,腦裡面無數的神經元細胞,它們之間通過電流的傳送,產生了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如果有辦法量度到這些神經元細胞活動時,所發出電磁波的高低快慢,便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去進行分析。專家會把這些記錄到的腦電波分類,例如與情緒有關的腦電波,與記憶有關的腦電波,與集中和思考力有關的腦電波等等。把一個人的腦電波與一般健康正常的腦電圖作出客觀對比,便可以從中獲得不少訊息。例如有些只有在熟睡時才會出現的腦電波,在ADHD的腦電波圖中會異常活躍,這便是一種較科學和可量度的結論。
有時小朋友上課時一言不發,眼甘甘望着老師,到底他是專心,還是發夢?到底他腦袋裡一片空白,還是在高度運轉中?單靠行為和表情,的確很難下定論。這些腦電圖數據,除了可以解答不少行為上的謎團外,還可以進行針對性的大腦訓練。這些訓練都是以腦功能程式軟件為主,讓小朋友望着電腦畫面(圖),一邊訓練一邊收集腦電波數據,當小朋友在訓練期間達致理想的腦電波頻率時,電腦也會相應發出視像和聲頻來告訴小朋友這是好的腦波頻,放到大腦的記憶區中,久而久之,他日後生活上也會調節自己的腦部活動,改善行為。
陳坤儀博士表示,除了幫助個別小孩子做評估和訓練外,也有不少個案是來自學校和組織。一些學校會轉介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到中心,希望獲得更客觀的評估和準確的訓練。有人或者認為這是一種另類治療,非傳統主流,但時代不斷進步,就好像以探熱器取代用手掌摸額頭等,有了更客觀的資訊去解釋小朋友的行為,相信是不少家長的另一種選擇。
創業軒致力推廣殘疾人士工作能力,作者為執行委員。 (https://www.facebook.com/SEPDHK)免責聲明 · 私隱政策 · 無障礙聲明 · © 2024 創業軒。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Designed by Bee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