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可以陶冶性情,我相信冇人會反對,不然的話,早兩年也不會出現了一股風靡全球的「秘密花園」填色熱潮,人人手執顏色筆,埋首地為一幅幅精細的圖畫填上顏色,一填便是數個小時,聲稱可以減壓。無論哪種藝術,對一般人而言是一種享樂,偶然也會有好像「秘密花園」之類的效用,但其實藝術是潛藏著一些社會功能,可以抒發和化解情緒,藝術這共同語言也不受國籍、年齡和身體障礙等限制。
早前香港有機構進行了一個有關藝術治療的研究,看看把藝術應用於不同疾病康復的可行性。調查發現藝術治療對於患有腦退化症的長者、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自閉症和特殊學習需要等人效用最為顯著。調查亦訪談了不少藝術治療的用家以及社福機構人員,一致認為藝術治療可以提高使用者的自信、自我管理能力和建立更積極的人生觀。甚至有社福機構人員表示,藝術有預防的功能,例如減低邊青的高風險行為和促進長者的樂齡生活等。
不過大家要明白,這裡所講的藝術治療,並非隨便找個美術中心,畫吓畫填吓色便是。藝術治療師都是經過特別培訓和認證的,而這的確在香港是十分缺乏。即使不少人都認同它的效益,但藝術治療師在香港並不屬於「專職醫療人員」,這不但影響這行業的發展,也同時影響公眾對這個專業的重視。報告提出不少建議,包括把藝術治療納入醫療及福利體系中,尤其是針對復康人士和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報告亦鼓勵政府推行「藝術處方」機制,即是由醫生轉介患者在社區接受藝術治療,這不但可以減輕醫院的負擔,更可以廣泛推廣其功能。
把藝術融入治療,免去打針的刺痛,也沒有藥物的苦澀,希望日後可在香港成為趨勢。
創業軒致力推廣殘疾人士工作能力,作者為執行委員。
免責聲明 · 私隱政策 · 無障礙聲明 · © 2024 創業軒。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Designed by Bee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