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在街上碰到一位盲人正在過馬路,大仔立即說:「媽咪,快啲過去幫個盲人叔叔過馬路啦!」他不斷地推我過去,我一方面心想,我平日的教育也算不錯;另一方面也覺得阿仔有點兒過度熱心。我說:「佢雖然係盲,但係唔代表佢自己過唔到馬路。正如你好努力咁練習將個籃球射入籃,就算射唔到,你都唔想有個人走過來捉住你隻手教你點射波。」阿仔有點兒大惑不解。的確,有時到底是否適合向一些殘疾朋友提供協助,我自己都掙扎過。上星期有機會參加了一場由勞工及福利局為康文署前線公務員舉辦的講座,當中邀請了數個殘疾人士團體,從他們角度分享一些一般人鮮為人知的有趣事情。
盲人組織也強調,在街上遇到盲人看似需要協助時,最重要先問一問,徵得他們的同意。試過有盲人在馬路邊等人,有熱心人把他拉到對面馬路,反而令盲人迷失了方向。盲人表示,大家也要尊重他們想自主生活的選擇。另外,原來盲人使用的「盲公竹」也有不同,白色的代表是盲人使用,有些是白色加紅或橙色的,這是代表使用者有多種障礙,例如是視障加聽障。回想當天我和大仔遇到盲人手持的盲公竹是白色加橙色的,因此即使我們問他是否需要幫助,他也未必可以回應到。會上也提到,盲人如何付鈔?或者會否人家找少了錢也不知?原來香港每款紙幣的長度都不一,金管局也為香港盲人特製了一個「量鈔器」,讓他們知道手上拿著的是甚麼鈔票。
共融文化由認知開始,認識他們的需要和生活習慣,是構建共融社會的第一步。
創業軒致力推廣殘疾人士工作能力,作者為執行委員。
免責聲明 · 私隱政策 · 無障礙聲明 · © 2024 創業軒。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Designed by Bee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