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銀行(2017-11-02)

張婆婆今年65歲,是一位退休高級公務員,現在每月都領有長俸,過著安逸的生活。我差不多每天早上上班,都碰著她一同搭電梯,有時晚上放工,又遇著她帶點疲累的回家。我心想:不是吧?難道她又找到一份工作?現在每個都咬長糧,不用那麼勞碌搵錢吧?

終於有一天我禁不住問她每天早出晚歸為何。她笑說:「我沒有找另一份工作,我每天出門是把時間存到銀行,到我老來走動不得時,可以拿出來用。」存時間?銀行?點樣用?我簡直一頭霧水。張婆婆解釋說,這是由一個非牟利組織開發的項目,大家趁年輕時有體力、有時間,參與一些照顧老人的工作,把這些時間存起來,記錄到個人帳戶裡,到自己年紀大了,需要別人幫助,便把這些時間拿出來用,換取別人的服務。

張婆婆獨身,自覺現在仍然行得走得,所以每天都去一些獨居老人家中做簡單家務,陪他們覆診,幫他們到超市買點東西。她心想到她真的老了,想別人陪陪她,她便可以利用存起來的時數,不用那麼寂寞。

以上是我在網上閱讀的一個故事,真人真事,可是不在香港發生,因為我們至今未有時間銀行。不過在全球,已經有30多個國家超過1,000個時間銀行的組織,作為平台穿針引線,把提供服務和需要服務的人連在一起。時間銀行這個概念由一位美國經濟研究員Edgar Cahn倡導,他44歲時突然心臟病發,當時太太已經離世,兩個小孩子正在求學階段,幸得朋友的幫助,令他走過一段艱難的日子,孩子們也得到妥善照顧。病後他致力研究時間銀行,希望應用在病人或行動不便的老人身上,提升他們患病時的生活質素,也減低對家庭的影響。

時間銀行如何運作?下星期與大家分享。

 

創業軒致力推廣殘疾人士工作能力,作者為執行委員。

https://www.facebook.com/SEPDHK

 

 

免責聲明 · 私隱政策 · 無障礙聲明 ·
© 2024 創業軒。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Designed by Bee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