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見到曙光的屋(2016-10-07)

早兩天打開信箱,收到北角一個新樓盤的宣傳單張,163呎的單位,叫價逾400萬元。163呎是甚麼概念呢?即是大約3張半乒乓波枱,請注意這是包括了廁所和廚房。同日我又讀了另一則新聞,一家四口三代人住在55呎的深水埗天台屋,連瞓覺都要輪流,一住便40年。
在香港,住屋確實是一個迫切的社會問題。無論你是有能力負擔400多萬元住163呎單位的中產人士,或是每月付數千元住55呎天台屋的低下階層,都極其可悲。高昂的住屋開支,換來的是沒有尊嚴的居住環境。在如此現實下,更容不下家庭出現突變的可能。屋企出了事,經濟出了問題,連容身之所都沒有,如何渡過難關,難道真的要瞓街?
「深井光屋」是一個與現今又細又貴的住屋現實背道而行的社會房屋。這一座樓高五層的舊紗廠宿舍,經翻新後提供了45個單位,每個單位面積300多平方呎,在今時今日的香港都算頗闊落。租金多少?我也不知道,不過肯定是低於市值,因為單位租金不會訂死於某個價格,是視乎入住家庭的經濟能力而釐定。這又大又平的光屋並非人人都可以入住,必須經過社工轉介,給予一些有困難的家庭租用。說到這裡,或許你會覺得理念與公屋差不多。事實上「深井光屋」最不同之處,就是要求入住家庭承諾在不需擔心住屋的大前提下,努力解決眼前困難,最多三年內必須離開光屋,迎接新生活。而創立這光房的社企「要有光」則會舉辦不同的活動,例如工作培訓、功課輔導、廉價膳食等,協助這些光屋家庭盡快自力更生,建立具正能量的生活。
到底這光屋如何幫人翻身?下星期與大家分享。


創業軒致力推廣殘疾人士工作能力,作者為執行委員。 (https://www.facebook.com/SEPDHK)

免責聲明 · 私隱政策 · 無障礙聲明 ·
© 2024 創業軒。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Designed by Bee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