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樂場是我一家人放假最常去的地方。做媽媽的都知道,無論你帶小孩子去風光如何明媚的景點,品嘗如何令人垂涎三尺的佳餚,對他們來說也不及一道滑梯、一座鞦韆來得吸引。上星期日我如常地帶我兩個兒子到公園,大兒子突然走到我身邊說:「點解那邊的小朋友光坐著不玩?」我轉身一看,一位約六、七歲坐輪椅的小男孩目不轉睛地看著小孩子們到處蹦蹦跳跳,他那種羨慕的眼神告訴我,玩,是小孩子的權利,身體殘障的小朋友亦然。
難道殘障的小孩不想玩嗎?一個沒有背靠或圍欄的鞦韆,癱瘓的小朋友無法玩;只有樓梯沒有斜道的遊戲架,坐輪椅的小朋友無法玩;一些地面鋪設了礫石的遊樂場,用拐杖或坐輪椅的小朋友無法行走;甚至現時一般的塑料滑梯,原來配戴人工耳窩的聽障小朋友也無法玩,因為滑行時會產生靜電,影響儀器。這些何其平常的玩意,真想不到對於身體殘障的小孩子來說,要玩也是難如登天。慶幸,香港原來也有不少共融遊樂場,例如鰂魚涌公園是一個我一家人留下不少足跡的地方。起初去的時候,覺得為甚麼會有一個恍如過山車座位的鞦韆(圖),小孩子上落也實在麻煩。原來,我太膚淺了。
當然香港的共融遊樂場不一定每個設施都是無障礙,但共融遊樂場的意義,不單止是滿足殘障小孩子喜愛玩樂的天性,更重要是如其名,帶出共融的訊息。身體健康和殘障的小朋友,都可以一起玩、一起笑、一起享受童年。 創業軒致力推廣殘疾人士工作能力,作者為執行委員。 (https://www.facebook.com/SEPDHK)
免責聲明 · 私隱政策 · 無障礙聲明 · © 2024 創業軒。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Designed by BeeMedia